三位代表共谈农业品牌故事 让荆楚味飘香海内外
三位代表共谈农业品牌故事 让荆楚味飘香海内外1月23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间,省代表赵利洪(左二)、省代表郝爱芳(左三)、省代表陈迪强(右一)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访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汪集鸡汤、黑山羊、泉水菇,湖北日报访谈演播间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荆楚味完美体育官方网站、湖北农产品”走上台前。
一碗鸡汤的再创业历程、一头黑山羊的品牌路径、一枚泉水菇的曲折成长史,代表们讲述荆楚味道的背后故事。
“24道工序保存原始味道,用心煲一碗汪集鸡汤。”赵利洪为新洲特产汪集鸡汤“带货”,讲述“老字号”汪集鸡汤的再创业之路。
曾经,汪集鸡汤因其良好口感、传统工艺、家乡的味道,成为市场上的口碑产品。最火时,武汉大街小巷1700多家、数万人打着它的名号做生意。
“因缺乏品牌保护意识、行业管理规范、产品创新精神,传统鸡汤逐渐在新一代消费者中失去市场,也丧失了一直蝉联武汉农博会金奖的地位。”现场,赵利洪剖析汪集鸡汤品牌低迷的原因。
如何振兴传统品牌?汪集汤业公司总经理程先利组织本地一批老字号汤食店老板,成立汪集汤食行业协会,定规则、严管理、提品质、创品牌。
“汤罐里都是用一年以上的母鸡,有24至26块鸡块,固体物占比40%。”赵利洪介绍,从工艺到包装,再到品牌营销,汪集鸡汤探索出一套统一的标准。
“品质的标准化建设是品牌发展的灵魂。”赵利洪说,政府要引导品牌规范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制定标准、产品推广等方面打造行业标准。
“罗田的黑山羊是吃着中草药、喝着山泉水、呼吸着新鲜空气、自由谈着恋爱长大的。”现场,郝爱芳为罗田锦秀羊代言。
“曾经家家户户散养黑山羊,尽管品质好,但没形成规模与品牌。”郝爱芳说,在品牌培养上,当地一位返乡致富“领头羊”刘锦秀发挥了推动作用。
刘锦秀是全国代表、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4年,她返乡创业,创建湖北首家集黑山羊科研、育种、养殖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打造锦秀羊品牌。
大山深处,如何让品牌走出去?“地标农产品的第一价值在鲜上,电商+物流让鲜货走出去、走得远、走得广。”郝爱芳说,政府要有为,做宽地标优品走出通道,电商是主渠道,成效巨大。
这些年,罗田县举办电商年货节、“县长代言+网红连麦”直播带货、云直播招商推介等网上直播推广活动,引进顺丰速运开办全省首个“快递进村”直营示范网点,黑山羊等农特产品走上电商之路。
“打造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真的很不容易。”访谈现场,“花菇支书”陈迪强以亲身感受讲述当地特产泉水菇的故事。
如何整村脱贫?村“两委”召开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利用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香菇种植业,并前往随州学习花菇种植技术。
“第一年学习后,每斤干菇能卖30多元。第二年去学习,每斤只能卖15元。第三年学习后,根本没人要了。”谈到“三顾随州”,陈迪强说,“当时非常无助和困惑,为什么随州香菇的路子行不通。”
彼时,省领导到阳新调研扶贫产业发展。“当时就给领导写了封信,一不要项目,二不要资金,我就要技术。”陈迪强回忆说,不到一周,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来了。
现场调研后,专家破了局:两地气候不同,泉口村更适合去浙江学习种植模式。2016年,陈迪强带领村干部学成归来后,重建自动化种植大棚,年均投放菌棒200余万棒,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300余人。
2019年,陈迪强重新调整种植模式,利用当地天然溶洞的山泉水创新“水帘恒温养菌”模式,实现香菇的反季节种植,打造出本地特色的“泉水菇”品牌,不少年轻人看见机会后,返乡做起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