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参专稿:论两个“三品一标”与品牌创建
农参专稿:论两个“三品一标”与品牌创建其中,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是在农业农村部2021年3月印发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正式提出,属于新“三品一标”。农产品“三品一标”则是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概念不断更迭、丰富,是符合新阶段的新内涵,是传统“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的升级。
两个“三品一标”与农业品牌建设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如何按照两个“三品一标”的指导找到品牌创建的最优解?
最初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门槛最低的基本认证,随着农业产业标准的规范、质量的提升,这种提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时代下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基本由农业农村部实施和管理。那值得思考的是,认证产品等同于品牌产品吗?
农工党中央提案中指出,农产品地理标志“重注册轻应用”,品牌发展应用后劲乏力。品牌利用意识不足。农户、合作社以及企业等生产主体地理标志认知不足,用标对接不够,“注而不用”“用而不响”的情况较为常见。各地普遍缺乏对辖区内农产品公共品牌的整体、长远发展规划,尚未普遍建立基于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运营战略。地理标志后续应用的有效激励政策措施少。
通过认定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程序、要求的产物,都有着在框架之内的产品参数、共性,可以说,认证证书是一张“品牌入场券”。
品牌是什么?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而这种印记,就是消费者的感受,如农参总编辑、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所讲,共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特性则是主观认知,品牌是消费者所经历的、体验的总和,强调的是建立在共性之上的鲜明特性、个性。
从标准的客观存在变成消费者的主观认可,这些认证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当作是农产品品牌。
获得各种农产品认证,是打造品牌的基础。农参总编辑、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指出,在农产品“三品一标”中,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农业品牌的DNA——“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的集成者,有着先天的优势,是打造区域品牌的主力军。如果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已经获得了各种认证,说明这种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是不错的,这对于打造区域品牌是很有帮助的。应重点发掘该农产品的区域特色、产品特色,做好品牌顶层设计。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增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供给,重点就是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铁丁老师认为,农产品“三品一标”给农产品定了一个“标准”,但是农产品有了标准,只是品牌化的起点,距离品牌农业还差一个“从0到1”的过程。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恰好为实现“从0到1”的突破提供了路径。品牌打造是农业产业链闭环的最后一环,铁丁老师认为,农业品牌建设要遵循“品种、品质到品牌”的基本逻辑。
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四者中,标准化生产一直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增值的重要因素,贯穿整个产业链。
品种培优为品牌打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品质提升则为品牌打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标准化生产可以说是品牌打造的“不二法宝”。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指出,“品牌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强化标准引领,创新品牌营销,加快培育一批精品区域公用品牌、优质农业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更多农业品牌成为地域名片和金字招牌。”
虽然农业品牌建设,尤其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组织学、商品学等多个专业学术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必须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环节的工作是地基,没有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再美的品牌标识、再炫的广告文案,都如空中楼阁,经不起市场的检验、赢不了消费者的口碑。
在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强化品牌打造。出台发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指导意见,加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管理。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打造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协同发展典型。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加快农业品牌标准体系建设。
由此可以看出,品牌的打造需要两个“三品一标”的协同作用,农产品“三品一标”给出了基本标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则提供了具体方法,深刻、充分理解两个“三品一标”,才能助力农产品从“凭感觉”变为“定标准”,从“种得优”跨向“卖得好”,从“产业优势”转为“品牌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