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彭泽:全力推进“彭泽鲫”产业化进程
江西彭泽:全力推进“彭泽鲫”产业化进程央广网九江3月6日消息(记者胡斐 通讯员彭琴)江西九江市彭泽县是农业大县,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境内河湖水库纵横交错,总水域面积32万亩。水域面积广阔、水生资源丰富、水域生态优良,为“彭泽鲫”养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彭泽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彭泽鲫”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着力发挥“彭泽鲫”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
而在此前,彭泽县主要领导专程前往芙蓉农场就做大做强“彭泽鲫”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于1月24日主持召开“彭泽鲫”产业化发展调研座谈会,要求发挥“彭泽鲫”资源禀赋,找准切入点、瞄准发力点,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彭泽鲫”产业化发展,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不断壮大“彭泽鲫”产业,擦亮“中国鲫鱼之乡”的金名片。1月29日,彭泽县召开第五十三次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审议《彭泽鲫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暂行)(审议稿)》,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彭泽鲫”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叫响彭泽县“彭泽鲫”农业品牌。2月4日,《彭泽鲫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暂行)》正式发布,该县成立以县委、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彭泽农垦集团和各乡(场、区)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彭泽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乡(场、区)镇同步成立“彭泽鲫”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并实行清单管理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挂图作战,形成“任务落实到位、工作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的长效工作机制。
彭泽是“中国鲫鱼之乡”,而“彭泽鲫”因为以县命名,具有国家地理标志,是全县独一无二的特色水产品。“彭泽鲫”原产于芳湖、太泊湖等天然水域,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性、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全国优良淡水鱼养殖品种,已在全国推广养殖。因其常栖息于芦苇丛中,体侧有5~7条灰黑色芦苇状的斑纹而被称为芦花鲫;又以个体大而著称,亦称彭泽大鲫。“彭泽鲫”肉味鲜美,肉质嫩爽,营养丰富,含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从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该县自1998年全面实施“彭泽鲫”产业化工程以来,已逐步形成“彭泽鲫”集种质资源保护、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但随着产业化不断深入,主养面积覆盖率偏低、养殖产量增幅收窄、加工产业较为滞后、品牌效应不够明显,成为全县发展“彭泽鲫”产业的短板。
为加快“彭泽鲫”产业化发展进程,彭泽县出台具体举措,动员鼓励乡(场、区)镇新增“彭泽鲫”池塘主养面积,围绕“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壮大二产、提升品牌”的发展思路,以建设“五大示范基地”(苗种繁育示范基地、鱼种养殖示范基地、成鱼养殖示范基地、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电商物流示范基地)为抓手,到2026年底,创建“彭泽鲫”省级水产良种场2个,苗种繁育能力达到20亿尾;3年新增“彭泽鲫”主养面积3万亩,每年新增1万亩,全县“彭泽鲫”总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彭泽鲫”加工省级龙头企业2个,年加工能力0.6万吨以上;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
与此同时,彭泽县委、县政府出台奖补政策,将“彭泽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彭泽鲫”苗种繁育、鱼种培育和产品加工的奖补,彭泽县财政确保奖补资金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对年繁“彭泽鲫”苗种8亿尾以上且逐年同比增长7%以上的苗种生产企业,每年奖补20万元用于扩繁生产;对新增主养“彭泽鲫”鱼种的池塘奖补标准为500元/亩;对“彭泽鲫”加工小微企业,除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外,彭泽县财政再补贴新增加工设备总投资的10%,同时,该县农业农村局对新增绿色有机认证的生产经营主体分别给予2万元、4万元奖补,对绿色食品续展、有机农产品再认证的生产经营主体给予1万元奖补。
产业兴则乡村兴。彭泽县是全国渔业重点县、“彭泽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把“彭泽鲫”原产地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全县大力实施“彭泽鲫”品牌工程战略,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等措施,促进全县“彭泽鲫”水产养殖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彭泽县每年向全国各地销售“彭泽鲫”鱼苗12亿尾以上,全县“彭泽鲫”养殖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达2.46万吨,年产值达3.45亿元。未来,该县将结合“彭泽鲫”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标准化鱼池(提升)改造和养殖尾水处理项目,盘活政策资源和资金资源,大力发展“彭泽鲫”产业,不断做强产品优势和做大市场份额,确保让“彭泽鲫”产业真正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