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行业动态
你的位置: 完美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商业智能优势范例6篇

2024-02-01 08:34:52

  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商业智能优势范例6篇商业智能被人们称为“混沌世界中的智能”,它代表为提高企业运营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它能够从传统业务系统中获取各类客户数据和业务数据,由此建立多层次的分析体系,并将其转化成有商业意义的信息。商业智能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整个企业, 不仅为企业提供信息获取能力,而且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将其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商业智能系统对于企业发现市场新机会、创造竞争新优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企业在真正实施商业智能过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很多企业在商业智能方面进行了巨额的软硬件及人力投资,却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管理效率。

  商业智能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 G roup 于1996年提出来的。当时将商业智能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技术及其应用。商业智能所涉及的技术与应用, 在Gartner G roup 命名之前就有, 起初被称为经理信息系统( EIS), 在演化成商业智能之前叫决策支持系统( DSS)。

  目前,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 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这里的数据包括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给商资料, 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 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而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的业务经营决策, 既可以是操作层的, 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 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 On line Ana lytica l Pro cessing, 简称OLAP) 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因此, 从技术层面上讲, 商业智能技术并不是基础技术或者产品技术, 它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走向商业应用后形成的一种应用技术。与一般的信息系统不同的是, 商业智能在处理海量数据、数据分析和信息展现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突出性能。

  商业智能系统(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 它包括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的关键, 一般采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两大技术。联机分析处理不仅进行数据汇总/聚集,同时还提供切片、切块、下钻、上卷和旋转等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挖掘的目标则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 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和分类等方法建立分析模型, 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况下, 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商务智能通过优化战略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战略的实施。目前,90%的企业的战略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管理人员往往不知道实际发生的情况,员工也不知道日常工作与企业的战略的关系。企业市场将是商务智能公司非常关键的增长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商务智能技术时,首先要通过加强教育与培训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商务智能的重要性,并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其次要重点做好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方面的工作。商务智能技术工具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简单与快速反应。由于数据容量的关系,目前,企业关心更多的是能简单易用做好业务报表,数据质量还不是重点。但是,企业在成长,今天采用的产品线能否顺利升级而不是重新开发,在未来有无成长的能力,这一点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各种规模的企业在优化绩效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IT 成本并使IT 投资回报最大化。商务智能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

  商务智能是深化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了决策分析与风险规避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资源优化与价值评价的平台,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从运营层向决策层发展的支撑。面向企业建立商务智能,要开发或者选择适合企业的商务智能平台。这里的平台不仅是一个工具的问题,它至少要包括模型、工具、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商务智能系统一般模型如图2所示。商务智能业务模型是实现商务智能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具体包括企业战略决策模型和运营模型两类:支持企业战略实现的价值评价,支持战略投资的动态决策算法,支持企业财务战略与资源配置的算法,支持企业预警与风险管理的算法,支持预测分析和动态利润管理的优化算法,支持存货最优批量经济订货、企业物流成本最优的规划算法,支持客户评价算法,支持制造业动态成本的评估算法,支持业务流程优化的动态规划与网络计划算法等。这些模型与算法是商务智能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终发挥商务智能作用的关键要素。

  商务智能这种“从数字上管理”的能力是有效率的企业和经济制度的显著特点。具体说来, 商务智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理解业务,帮助决策。商务智能可以用来帮助理解业务的推动力量, 认识是哪些趋势、哪些非正常情况和哪些行为正对业务产生影响。

  第三,改善关系。商务智能能为顾客、员工、供应商、股东和大众提供关于企业及其业务状况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整个信息链的一致性。利用商务智能,企业可以在问题变成危机之前很快地对它们加以识别并解决。商务智能也有助于加强顾客忠诚度,一个参与其中并掌握充分信息的顾客更加有可能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创造获利机会。掌握各种商务信息的企业可以出售这些信息从而获取利润。但是,企业需要发现信息的买主并找到合适的传递方式。在美国有许多保险、租赁和金融服务公司都已经感受到了商务智能的好处。

  商务智能系统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得到最精确、最及时的信息,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决策者需要对商务智能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知道它的功能、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它在分析顾客的消费趋势,培养忠实顾客,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挖掘新的商业机会,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商业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销渠道、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各方面的运用,并对商务智能系统的未来发展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充分的认识。

  [2] 冯宇。 商务智能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0)

  [4] 李萍,张道宏。 论商务智能的应用与架构[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5(02)

  记者:我们了解到,作为行业知名的建筑智能化和节能服务商,达实智能针对数字社区与家居智能化领域已经推出了以楼宇对讲、家居智能和布线箱等为代表的相关产品。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达实智能围绕住宅社区智能化领域的整体市场布局,以及达实公司涉足这一市场的具体优势?

  汪平:达实智能针对智能小区的服务,覆盖的区域范围比较广,已形成华南、华北、华东、东北、西南和华中六区,基本包含了全国各个省份。同时,我们服务的社区工程量在全国来说也是位居前列。达实作为弱电项目的总包集成商,在自主品牌产品的“式销售”方面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都是与项目结合在一起,与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开发商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达实自主品牌的楼宇对讲产品早在2001就已推出,已积累了十余年的产品经验。

  在产品方面在数字化浪潮的带动下,结合内地住宅小区高层和多样化的特点,达实同样进行了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规划,在产品的外观和种类方面也有了成熟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记者:目前数字对讲以及延伸的智能家居功能应用在不少项目应用中,往往止步于智能终端。您认为目前阻碍智能家居配套大规模应用的因素有哪些?在楼宇对讲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智能家居是否存在着更广阔的实际应用空间?

  汪平:首先,目前部分产品在功能上过于丰富,界面操作繁琐,使得操作人员需要一定的使用基础。但结合现实中我们服务的小区业主家中很多操作集中在老人和小孩为主的特点,产品本身需要为他们考虑将操作变得越简单越好,这也使得当前数字化的产品的整体使用率不是很高。其次,行业内的每个厂家都以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产品和功能操作,产品的互不兼容也为产品的售后增添了很多麻烦。

  另一方面,从产业升级角度来看,数字化对讲产品的潜在应用空间还是相当大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无线技术的完善,比较于传统的数字对讲传输,有了更进一步的技术保障。

  此外,远程控制的运用将更大众化,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安全、节能等方面的考虑,这些甚至都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这是模拟化产品所无法达到的。

  现阶段,针对一些高端楼盘的整体楼宇对讲系统,往往考虑到业主本身具有一定的品味和个性,追求完美智能家居生活的享受,他们在选择对讲产品上来说,就会考侧重于考虑产品的技术和功能层面,所以在选择给这些楼盘安装对讲系统来说,会倾向于数字化对讲系统,给终端业主更多的是智能化的品质生活享受;同时,对于一些大众居民区,他们往往考虑的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所以在选择上,更多是考虑模拟对讲系统。

  针对不同层面的终端业主,可以说低成本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往往能有利于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但与此同时也需要适时的变化,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在目前的市场当中,普遍存在着厂商习惯于从技术角度考虑,缺乏对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方面信息的收集,这也直接导致了产品设计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的瓶颈,您认为达实智能多年来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领域积累的丰富项目经验将如何融入到自主产品开发中?

  汪平:作为智能化集成出身的企业,达实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和实施经验,而且也已经与开发商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合作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到甲方和业主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我们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在功能和实际的运用上,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优化工作,从而取得适时的突破。以达实自有品牌的模拟对讲产品为例,现有的产品经过了很多项目的检验,具有组网机构简单,采用485协议,从水平到垂直只有一根网线,尽量减少中继设备的数量,从而满足客户的成本要求并减少了后期维护的投入与难度,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总之概括为我们以集成商角度开发产品,追求实用,功能完备,成本低廉。

  记者: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化对讲系统全面融合智能家居功能的趋势已趋显现,达实公司针对数字对讲产品方面有着怎样的产品线规划?您如何看待楼宇对讲由模拟向数字化过度过程中的市场决定因素?

  汪平:模拟对讲系统相比与数字对讲系统,存在着功能简单和扩展范围有限的局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安防意识的增强让对讲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考虑到对讲产品的采购特点,关键决定因素还在于开发商对于楼盘本身的定位。将数字对讲作为卖点,将强大功能作为吸引点,则会有更多的预算投入。

  此外,从二者整体运用方面考虑,数字化楼宇对讲现阶段的相对成本较高,也是制约市场的因素之一,同时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数字化的功能从功能上当然优越于模拟化,但是数字化的稳定性能,能否更好的融入到广域网上来,还值得进一步的商榷,有待产品技术的革新和提高。

  达实目前针对数字对讲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前的通讯和信息网络技术,研发出符合不同安防要求的数字对讲产品,目前在此方面的研发资金投入也很大。同时,也已经引进了一批在数字对讲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以保证达实的数字对讲产品外观、技术和功能的丰富多样。目前,达实的自有品牌对讲产品已经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格局。

  记者:相比较于国内楼宇对讲厂商都会以办事处或商等形式,建立遍布全国的渠道体系,达实智能针对数字社区与家居智能化领域的自有产品,有着怎样的具体渠道发展规划?

  汪平:达实的渠道优势在于就是自己本身就是总包方和集成商,我们有第一手的项目渠道消息。因此和开发商进行“式销售”的机会比较多,提供“一站式”服务,进行整体化的方案销售。从这方面来说,开发商还是比较认可的,毕竟从成本方面考虑,这样更加经济。其次我们在全国各地都设分公司和办事经销我们的自主品牌产品,同时也有一些合作的商。以销售、办事处和商的多渠道结合,发展多样化的销售模式,从而拓展自身的业务渠道。

  智能住宅开发模式是指智能住宅产业链条中承担住宅建造、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维护的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式。智能住宅开发过程中有三个不可缺少的主体,分别为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家居制造厂商以及通信运营商。房地产开发商负责住宅的设计和修建,智能家居制造厂商负责智能家居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通信运营商负责智能家居设备的网络运营与维护。

  1.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智能住宅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是目前实际存在的一种模式。业主从房地产开发商那儿购买住房,然后到智能家居厂商或其公司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安装好后再找通信运营商提供网络运营服务。整个过程没有谁来主导,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兼容性很低。

  该模式的优点是各企业直接跟业主接触,可以了解到业主的真实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另外,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哪个链条中的企业做得好,就能赢得市场,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但是,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也存在着很多明显的弊端。第一,由于智能家居产品与网络平台由不同的企业主控,会出现智能家居厂商过度炒作,但实际运营效果不好等问题。第二,各企业各自为政,兼容性很差,经常出现住宅设计及网络平台不支持产品,造成智能家居系统的安装与功能实现困难。第三,常出现产业链条内企业及产业链条之间企业双重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第四,不利于制定行业统一的标准,不利于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

  2.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有些学者认为21世纪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建筑,发展智能住宅是房地产企业开发与建设的必然趋势。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是指由房地产开发商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完美体育登录入口,并主导智能住宅研发、建设、安装、销售和维护的开发模式。该开发模式的流程为:房地产开发商规划、设计并修建智能住宅――从智能家居厂商处订购智能家居设备并进行安装――委托通信运营商运营和维护。

  房地产开发商与智能家居厂商和通信运营商相比,在住宅的规划设计方面有优势。该模式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把智能家居系统与住宅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安装,使智能家居系统与住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住宅的美观角度来看优于其他开发模式;②开发的智能住宅更能切合业主的需求,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在售房时直接跟业主接触,对业主的需求比较了解;③将智能家居系统与住宅打包整体出售,能够大幅度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销售量。

  但该模式也存在两个不利的方面:第一,房地产开发商与智能家居厂商和通信运营商之间属于委托关系,委托方房地产开发商对智能家居技术、网络服务不了解,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方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采取降低产品质量的道德风险行为。业主在使用过程如果发现智能家居设备有问题,只能直接找房地产开发商,再由房地产开发商找设备供应商处理,经过的环节多,信息沟通难,常常会出现责任的推诿,这样就不利于智能住宅产业的发展。第二,房地产开发商把智能住宅整体销售给业主,其销售价格包含了安装智能家居系统的成本,目前政府纳税一般以住宅销售价格作为税基,这样业主就必须以较高的税基上交各种税费,比如房产税、契税、教育费附加等等,这会大大增加住宅业主的购房成本。

  3.智能家居厂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智能家居厂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是指由智能家居厂商主导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并组织其他主体(房地产开发商、通信运营商)协作完成整个智能家居开发的模式。该模式最典型的例子是GKB数码屋――广东未来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家居产品,它提供了三套解决方案――智能住宅、智能商业应用、智能酒店,可以广泛应用到家庭、别墅、会所、展厅、餐厅、会议室、酒吧、酒店等。其中不少住宅的成功案例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来展开的,比如广州嘉裕礼顿阳光公寓――高端商务人士的时尚智能,合作的开发商是嘉裕集团,此项目与广东电信携手,建筑类型属于高级酒店式公寓。

  该模式的优点体现在:智能家居厂商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技术、功能、操作都非常熟悉;该模式便于售后服务,比如产品维修、更新换代等;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技术创新;与前两种开发模式相比成本更低。

  在这种模式里面,智能家居厂商与房地产开发商和通信运营商之间也存在委托关系,智能家居厂商需委托房地产开发商预留安装智能家居设备的空间,也需委托通信运营商提供使智能家居系统正常运行的网络服务。但由于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不会完全按照委托方的意愿修建住宅,导致智能家居系统不好安装或根本安装不下来,如果强行安装会影响到住宅的美观,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上的问题。通信运营商也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提供质量差、信号不好、覆盖范围小的网络服务,影响到智能家居系统的正常工作,或者由于收费标准不透明而使得整个智能住宅的使用成本过高。

  4. 通信运营商主导的开发模式。移动通信论坛上琚建平(2008)通过分析智能家电远程控制在数字家庭的重要角色以及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的优势,认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模式有利于数字家庭整体推广。所谓通信运营商主导的开发模式是指通信运营商来主导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组织其他主体(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家居厂商)协作完成智能住宅整体开发的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有效降低用户享受数字生活服务的成本(可以减少用户在家庭网关上的重复投入、减少运营成本,降低服务费用)。通信运营商具有较强的产业链整合与服务能力、也具有较强的整体规划和推广能力,这些对于组织和推广智能住宅的开发都非常有利。

  该模式的缺点在于通信运营商需把住宅的修建委托给房地产开发商,需把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委托给智能家居厂商,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房地产开发商和智能家居厂商都有可能采用道德风险行为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损害通信运营商和业主的利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可能会出现与智能家居厂商主导开发模式一样的问题。对于智能家居厂商而言,其提供的产品在质量、功能、规格、大小以及要求的各种外形等方面可能不符合标准或与网络平台不互通、不兼容,这些都会影响到智能家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精确性、便利性等,从而损害通信运营商和业主的利益。

  本文所介绍的几种开发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及其缺点。尤其是无主导自由开发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住宅的发展。后三种开发模式都是有人主导制定智能住宅的标准,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还非常少,甚至有的尚在讨论之中,但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了解,现在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缓慢、认可度低,其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行业标准,大家各自为政,兼容性不够,无法实现更多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式整合控制,导致市场失灵,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所以好的开发模式会有利于智能家居标准的制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后三种开发模式虽然还存在着很多缺点,但主要的问题来源于各企业之间委托关系的道德风险行为,而道德风险行为可以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办法来避免或有效控制。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具有相对优势。为了促进中国智能住宅的开发,加快人们享受数字家庭的那种舒适、安全、便利的进度,针对以上所分析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从政府的角度,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进行一些政策性的调整,如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规范智能住宅开发进程、促进房地产开发商企业的优胜劣汰、加强对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对国内智能家居产品进行质量管理以及规范化等。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有以下几条对策建议:适当提高开发团队对智能家居技术和网络的认识;智能住宅的建设应贴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不能盲目跟风;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等。

  互联网通过巨大的粘合作用和信息整合作用,不仅实现了信息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全面整合,而且实现了对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并正从结构层面推动着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为“互联网+”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即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拓展渗透范围、增加参与人数、扩大消费增量和盘活消费存量,全面改变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传统运营模式、销售渠道和客户消费模式,因而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多方位的冲击。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1)第三方支付牌照。从2011年央行发放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已有270家企业获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3家被注销)。2015年我国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263 730亿元,同比增长57.4%,预计2017年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元。(2)网络借贷。不仅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网络借贷也迎来了爆发期。2015年我国网络借贷行业交易规模突破8 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2%,预计至2019年突破3.7万亿元人民币。(3)网络资管。网络理财市场在余额宝之后,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2016年,除了余额宝之外,理财通、平安盈、现金快线、南方现金宝、活期通、百度百赚、添益宝、微财富存钱罐、如意宝登上了十大互联网理财产品排行榜。2015年我国网络资管规模达到17 983亿元,同比增长57.3%,预估2016年将接近2.8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目前主要显现为分流了银行存款和借贷资金以及银行支付、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那么未来商业银行是被互联网金融颠覆还是与之共生?商业银行实施哪些发展策略才能与互联网金融共生共赢?本文基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贡献为:(1)区别于长期以来的颠覆还是并存之争,本文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格局具体化为“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共生共赢”模式。(2)从打造智慧银行、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品牌体系和金融创新实验区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1. 国外。国外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体系具有不同程度的冲击作用,但对于最终影响结果则有取代论和并存论之争。(1)取代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传统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的第三种金融模式(Manuchehr Shahrokhi,2008),必将取代传统金融中介。(2)并存论。纯粹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无法取代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服务(Furst et al.,2002),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是竞争与融合并存关系(De Young,2001)。

  2. 国内。国内主要存在颠覆论、并存论与工具?三种观点。(1)颠覆论。谢平等(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区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吴晓求(2015)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第三种金融业态。(2)并存论。王达(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传统金融,而是竞争与融合并存。(3)工具论。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渠道创新;王国刚等(2015)等认为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交易实质,没有改变金融系统功能,只是改变了金融功能的实现方式。当然,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评价有待进一步观察(刘士余,2014)。

  分析上述文献,发现国内外理论界虽然持有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并存的观点,但是没有深入分析并存模式下的具体结构与关系。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全面触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支付模式、融资模式、理财模式,但两者既不是有你无我的替代式竞争,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并行式共存,而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这种共生状态既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更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

  博迪和莫顿(2013)将金融系统按照现代金融功能理论划分为六项功能,即:资源配置;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提供价格信息;储备资源和所有权分割;提供激励机制。其中,资源配置和支付结算是最基础的两大金融功能,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管理即财富管理是现代金融最核心的金融功能,与其他三项功能一起分别由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承担。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台、阿里小贷、众筹融资模式、P2B模式、P2P、余额宝、金融产品销售平台、网商银行等,基本集中在支付、融资、理财等领域。因此,下面重点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支付、融资和理财领域的影响影响和比较优势,具体分析两者未来的关系模式。

  1. 支付领域。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通过转移账户活期存款,为客户提供货币结算、收付、兑换等业务的金融服务,以解决人们在清偿债权债务活动中出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匹配。Fama(1980)认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功能。目前商业银行借助支付中介职能,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支付中心。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中心地位的冲击,主要为:(1)第三方支付在收付、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方面挤压了商业银行市场,分流了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2)第三方支付造成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主要是银行活期存款转化为第三方支付已收代付的沉淀资金,分流银行沉淀资金的利差收入;(3)第三方支付带走了商业银行的庞大客户群,并为支付平台奠定了大数据分析基础。

  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对商业银行形成上述冲击,主要是因为其同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在支付结算方面,具有周期短、操作便捷、支付方式多样、创新能力强、支持多家银行等特点;在小额转账业务方面,操作便捷、到账及时、手续费低;在公共事业费代扣代缴业务方面,几乎支持所有银行全天候不间断服务,不受时间限制,不需要到柜台排队,业务不断丰富,方便客户管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正反馈机制通常发挥主导作用,金融机构一旦形成某种优势或劣势,该优势或劣势就会不断自行强化,进而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第三方支付在零售客户和小额支付结算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在线下存取款、支票或大额支付业务中,为确保资金安全则主要依赖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可以合理预测,双方的上述比较优势,将在未来支付体系中转化为马太效应。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社会秩序,因此在我国金融体制以及社会经济结构不发生颠覆性变化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支付中心地位和比较优势不可能自行消失或被取代。由此分析,在未来支付体系中,商业银行支付功能不会被互联网金融颠覆,也不会与互联网金融独立并存,主导模式将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状态,即第三方支付基于其在零售客户和小额支付结算中的优势地位而专注于此类业务,商业银行则基于其在线下存取款、支票或大额支付业务的优势地位而侧重于这类业务。

  2. 融资领域。融资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其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而为社会公众提供融资中介服务。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功能上的优势地位,主要在于能够克服借贷资金在数量和期限上的不协调、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能够分散和转移融资风险等问题。

  目前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主要有阿里小贷、众筹模式、P2B模式、P2P等,这些网络融资模式具有交易成本较低、审批流程简单、速度较快、信息更全面、产品更丰富等优势,更适合小微金融,主要冲击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如个人消费、个人经营性和小微企业等。另外,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高利率吸引了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理财资金造成一定影响。

  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在金额、期限和审批程序上比商业银行更为灵活,因而对银行融资业务造成一定冲击,但网络融资在利率和资金风险上都高于商业银行,因此冲击程度比较有限。利率低、体量大是商业银行的优势,对于资信较好或有中长期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客户,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具有绝对优势。低风险是商业银行存款的优势,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商业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具有绝对优势。而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更适合资信较低、融资规模小、资金使用期限短以及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按照与上相同的理论分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在未来的关系定位应该也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互补性竞争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即二者各自基于上述比较优势,各自分层次、分对象、分等级地服务于其优势领域的客户。

  3. 理财领域。商业银行通常为银行理财产品设定了较高的最低准入门槛,而将小额资金拒之门外,并且规定了较长的存续期,一般不允许中途退出,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流动性。

  ?对这些限制,互联网金融通过创新理财模式开发了若干新型理财产品,使小额资金也能享受商业银行中高端客户的收益率,并且做到了随时赎回和及时到账,提高了流动性。互联网金融在银行理财模式上的优势主要有:扩大客户群覆盖面;提供功能丰富、低成本、便捷便利的产品营销网络;推动余额资金的财富化等。其结果是互联网金融侵蚀了商业银行主渠道地位,分流了银行手续费收入,吸纳了部分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如“余额宝”,货币基金收益加上随时在线支付、小额转账取现和信用卡还款,打破了商业银行余额资金储蓄化的格律。再如陆金所理财产品,安全性与商业银行理财相当,收益率却高于商业银行理财,其结果必然是抢占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特别是年轻客户、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

  目前余额宝、陆金所在理财领域与商业银行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余额宝及陆金所凭借产品收益高、投资门槛较低、流动性较好等优势持续争夺银行存款和理财资金,而商业银行则试图通过提高理财收益、降低投资门槛等手段守护主导地位。未来当存款利率放开后,余额宝及陆金所等收益率优势将被逐步抵消,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中将逐渐由战略防御地位转为战略相持状态。由此分析,未来在理财领域,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也是互补性竞争关系或者竞争性合作关系。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降低代销费率、缩短赎回到账时间、自建综合理财网销平台等措施,同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竞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可以扩大与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合作,将自有的理财产品投放到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销售。换言之,在未来的理财领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也将呈现为基于比较优势的共生模式。

  综上,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各自具有比较优势和劣势。商业银行关注大客户、大众市场、主流业务,难以满足小众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开放、互动的特性,以及数据重构、云计算、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提高金融效率,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消费群体的个性化服务,有助于解决金融需求的“长尾”问题,打破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但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投机风险、信息与安全风险、声誉风险、监管风险和融资成本。因此,基于比较优势和马太效应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未来格局应该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共生共赢”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可以基于本身优势并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点,采取相应对策提升市场竞争力,抵御外部冲击力,以实现共生共赢的均衡状态。本文认为,有效对策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智慧银行、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品牌体系和金融创新实验区。

  1. 客户导向的智慧银行。客户导向的智慧银行,是指以客户为中心,将感应度量、互联互通、智能洞察能力有机融入银行的业务与技术层面中,为客户提供智慧化的金融服务。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建立客户导向的智慧银行既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商业银行抗衡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其解决方案主要为:(1)前端。银行前台需要通过多元智能技术和工具,快捷、方便和全面地获取客户信息,敏锐地洞察客户显现和潜在的金融需求。(2)中后端。银行中间环节和后台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实现业务决策及其处理与客户需求的无缝对接和客户服务的完美体验。(3)集成式风险管理。在前中后台转型过程中以及未来运营服务中,银行业务线、管理线和监督线进行集成式风险管理,以统一协调并高效灵活地将业务层面风险和银行层面风险控制在风险容忍度和总体风险容量之内。

  2. 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了配合智能银行的功能要求,在目前阶段商业银行应该基于新旧金融业务和现行金融模式,全面提升网上银行的基础服务能力,培养业务创新能力,改造业务流程,及时完成金融产品的在线安全迁移和无缝对接,将网上银行打造为准智慧银行,即升级为集成客户体验、标准交易、战略伙伴合作与风险管理功能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的综合在线. 一体化品牌体系。商业银行应以协同服务为出发点,以渠道融合为核心战略,推动银行网络渠道的融合发展,建立由“八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品牌体系。“八统一”,是指统一银行文化、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支持技术、统一客户体验、统一签约渠道,统一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协同定位,统一集成式风险管理体系。

  4. 金融创新实验区。创新是银行生命力的源泉。商业银行应该在一体化品牌体系基础上,建立金融创新团队和创新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开辟金融创新实验区,随时关注、跟踪并自行研发金融新产品、新服务、新渠道和新技术,例如家居金融服务模式、自营和跨业销售平台、语音或视频银行服务等,积极探索和尝试超前性的研究、开发、实验和实践。

  1995,ibm提出“电子商务”(e-commerce)的口号。历经十余载,电子商务终于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除了大批直接起步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传统企业也大举向电子商务转型。而在“电子商务”这一概念诞生16年后,2011年3月,ibm又提出了“智慧商务”(smarter commerce)的理念,同时推出智慧商务解决方案。

  智慧商务是否有电子商务一样持久的生命力,引领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ibm在推出智慧商务一年后,智慧商务是否得到了市场认可?

  “智慧商务是ibm近年来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在客户中受到颇多好评,也推动我们的业绩不断冲向新高。”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在ibm首届智慧商务高峰论坛上表示,智慧商务推出一年来业绩不俗。4月11日,智慧商务推出一周年之际,ibm在全球几个城市同时举办智慧商务高峰论坛,智慧商务的最新战略和举措。

  社交网络、移动计算、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了智慧商务的产生。钱大群指出,社交网络和移动通信将越来越多的权力赋予客户,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企业需要联系更为紧密、反应更加迅速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关系网络,保证企业能够适时、适地提供价格合理、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个不断演变的环境中,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提早预测市场趋势,并预先对市场反馈进行自动化处理,以消除买卖、供需之间的差距。这些新的要求催生智慧商务。

  ibm将智慧商务定义为一种方法,它帮助企业在数字技术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社区、协作、流程优化和分析,帮助企业在购买、销售、市场活动和服务客户等各环节寻求更智慧的途径整合运作流程,加强互动,增加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所提供的价值。

  虽然现在并不能判断智慧商务是否能产生像当初电子商务口号提出时石破惊天的效果,或许智慧商务只是电子商务的2.0版,但无疑,智慧商务代表了电子商务的未来。gartner也在2011年底提出了智慧商务这一新的趋势。gartner在去年11月的“2011年电子商务魔力象限”中,将电子商务的定义进行了扩展电子商务不只是原来的在线c交易,还应该包括整个交易过程的整体的客户体验,这也可以称之为智慧商务,智慧商务包括对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和服务过程的整合和优化,并将客户置于决策和行动的中心。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面对社交网络、移动计算、云计算等趋势,企业软件必须要发生变化,ibm把电子商务升级到智慧商务是顺理成章的事。

  ibm引领了电子商务时代。1995年,ibm智慧商务的核心部分,websphere commerce已经问世。“过去17年中,websphere commerce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客户使用量最大的平台,websphere commerce的交易量,比所有竞争对手的交易量之和都要大。”ibm软件集团b2b和商务解决方案全球副总裁john mesberg强调说,“但是websphere commerce过去只是一个产品,而我们现在正式使智慧商务成为一个电子平台。”

  那么,智慧商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相比有何不同?john mesberg表示,智慧商务平台将原来的针对核心交易环节的电子商务平台延伸,涵盖了电子商务的全过程:第一,采购方面,要求创建高效的、质量符合需求的、更具性价比优势的采购环节;第二,市场营销方面,以往很多人觉得市场营销是一门艺术,更倾向于黑箱式的操作,实际上市场营销更多的是科学,因此必须加强科学化管理;第三,销售过程,应该更多地把销售过程看作是服务提供过程,不能使销售过程过于僵硬,过于具有侵略性,而应该确保正确的时间点送达客户正确的产品或服务;第四,售后服务方面,必须确保培育一个良性的客户关系体系。

  为了将电子商务全流程进行覆盖,ibm通过收购补充了原有的电子商务产品线。从ibm智慧商务的收购

  路线图看,收购不仅加强了智慧商务要求的端到端的能力,还通过基于云的分析技术对商务流程进行预估和优化。除了ibm原有的websphere commerce平台外,ibm在2010年陆续收购了sterling commerce、coremetrics和unica三家公司,强化了自身在供应链管理、社交媒体分析和在线市场营销方面的技术实力。

  最近,ibm又相继收购了demandtec和emptoris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提供了基于云的优化定价能力和采购能力,进一步充实ibm的智慧商务平台。目前,ibm在智慧商务方面的收购已经超过30亿美元。例如,刚刚收购的demandtec公司,其产品和技术是当今最热门的两项技术趋势的交集:基于云的服务和数据分析。demandtec是一家向零售商及电子商务公司提供核心经营与营销工具的软件服务商。其基于云端的分析软件允许企业研究顾客线上和线下的购买行为,并提供价格、促销和其他的营销分析,以此帮助零售商发现趋势以及顾客购买意向。因此企业可以更好地根据顾客的购买趋势来界定最好的价格点和产品结构,进而增强盈收能力。例如,零售商可以预测价格变化会导致消费者行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制定更好的价格策略。demandtec大约在全球有450个客户,包括百思买、家得宝、沃尔玛等。

  通过收购,ibm迅速构建起了智慧商务的平台。“ibm是业界唯一有能力针对电子商务整体生命周期提供完整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供应商。”john mesberg指出。

  ibm 对全球500 多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因低效而损失近 1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 gdp 的 28%。其中许多浪费来自商务系统中的库存积压、失败的产品、浪费的材料和低效的营销活动。

  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战略及市场总监吴立东指出,智慧商务通过将市场营销、销售、运营、供应链完全打通、整合,从而更有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根据客户反馈实时调整营销方案,实时了解采购者行为,提供更好服务,并能实现对仓储、供应链及销售的预测,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智慧商务还将导致前台及后台系统的大变革,推动首席营销官(cmo)成为企业的关键决策人。

  商业智能英文名称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

  商业智能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是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应用于商业活动实际过程当中,实现了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

  从国际看,商业智能(BI)领域并购不断,商业智能市场已经超过ERP和CRM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从国内看,商业智能(BI)已经被电信、金融、零售、保险、制造等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操作型BI逐步在大企业普及,也就是说商业智能(BI)不仅限于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之用,也日益成为普通员工日常操作的工具。

  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的关键,一般采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两大技术。联机分析处理不仅进行数据汇总,还提供数据分析,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挖掘的目标则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通过关联分析建立分析模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况下,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商务智能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由决策到财富的过程和结果。在对企业应用服务上划分为五个步骤:

  1.告诉企业发生了什么――提供事先预制报告、企业记事卡或综合管理数据,利用集中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KPI),解决企业运营绩效问题,监控企业的发展,实现复杂的报告用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

  2.让企业探索为何发生――业务部门可以从固定的报表、报告和一些关键的KPI中,可以得到很多相关的信息,但是当他们发现问题时,需要了解为何发生了这些问题。这时,就需要即席查询和在线分析(OLAP)。业务分析员经常需要自己根据问题的需要完成自己的分析和报告。在很多情况下,业务分析员和决策制定者需要一套商务智能的工具,通过访问集成好的数据仓库,获得需要的信息。

  3.让用户实时看到现在发生了什么――企业决策层建立当前情况下的业务战略和决策。为了成功,几乎需要获得实时的数据,查询可以回答及时发生的问题。由此,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4.帮企业预见即将发生什么――客户了解现在还不够,将来会发生什么,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还需要统计分析的功能,来帮助分析客户的行为、预言客户业务的趋势、辨认欺诈行为等。需要这种模型的客户群是非常大的,由于它需要复杂的算法、统计模型和大量的数据,所以需要支持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

  5.希望发生什么――决策是由系统提供的,系统的数据是由运营系统得到的。例如由Web页获得,或者由基于市场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的特价、促销活动得到。所以可以建立清楚的决策和业务政策,让事件沿着正确的轨迹、朝着预定的方向行进,达到预期的目标。

  国内BI产品的开展已经有很多年,最早开拓市场的是国外厂商,但是由于中国本土企业的自身特点,导致大部分的外国厂商本土化运作不成功。随着BI逐渐被广大用户所认可,已经有部分软件厂商参照国外的成型产品开发了符合中国本土的BI产品,而这些拥有产品的企业还是处在开拓市场的初期,需要有强大的业务合作伙伴支持。因此服务外包型软件企业完全可以针对此契机,在BI产品方面广泛了解后,找准合作的BI厂商。

  利用本土化优势取得BI产品的资格,与BI产品厂商结成开发合作伙伴,同时通过对市场的掌握创造品牌价值,形成自身的技术壁垒,保证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商务智能通过优化战略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战略的实施。目前,90%的企业的战略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管理人员往往不知道实际发生的情况,员工也不知道日常工作与企业的战略的关系。

  在具体实施商务智能技术时,首先要通过加强教育与培训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商务智能的重要性,并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其次要重点做好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商务智能技术工具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简单与快速反应。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各种规模的企业在优化绩效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IT 成本并使IT 投资回报最大化。商务智能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

  商务智能是深化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了决策分析与风险规避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资源优化与价值评价的平台,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从运营层向决策层发展的支撑。面向企业建立商务智能,要开发或者选择适合企业的商务智能平台。这里的平台不仅是一个工具的问题,它至少要包括模型、工具、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商务智能业务模型是实现商务智能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具体包括企业战略决策模型和运营模型两类,是最终发挥商务智能作用的关键要素。

  商务智能可以用来帮助理解业务的推动力量,认识是哪些趋势、哪些非正常情况和哪些行为正对业务产生影响。

  商务智能能为顾客、员工、供应商、股东和大众提供关于企业及其业务状况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整个信息链的一致性。

  商务智能有助于加强顾客忠诚度,一个参与其中并掌握充分信息的顾客更加有可能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掌握各种商务信息的企业可以出售这些信息从而获取利润。但是,企业需要发现信息的买主并找到合适的传递方式。在美国有许多保险、租赁和金融服务公司都已经感受到了商务智能的好处。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回顶部